方案指出,要強化國家科技計劃原創導向,重點支持人工智能、網絡協同制造、3D打印和激光制造、重點基礎材料、先進電子材料、結構與功能材料、制造技術與關鍵部件、云計算和大數據、高性能計算、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、地球觀測與導航、光電子器件及集成、生物育種、高端醫療器械、集成電路和微波器件、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等重大領域,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。
鼓勵科學家長期研究 把冷板凳坐熱
方案指出,加強“從0到1”的基礎研究,開辟新領域、提出新理論、發展新方法,取得重大開創性的原始創新成果,是國際科技競爭的制高點?!皬?到1”原創性突破,既需要長期厚重的知識積累與沉淀,也需要科學家瞬間的靈感爆發;既需要對基礎研究進行長期穩定的支持,也需要聚焦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,進一步突出重點,有所為、有所不為。
在優化原始創新環境方面,方案提出, 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。對人和創新團隊的評價,注重評價代表作的科學水平和學術貢獻,讓論文回歸學術,避免唯論文、唯職稱、唯學歷、唯獎項傾向。
支持高校、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礎研究。鼓勵科學家圍繞重要方向開展長期研究,不追熱點,把冷板凳坐熱。
加大對35歲以下青年科學家支持
方案提出,重視培養基礎研究領域的青年人才,對青年人才開辟特殊支持渠道,重點支持淡泊名利、獻身科學、潛心研究的優秀青年人才。
統籌利用現有渠道,聚焦重點研究方向,準備支持一批30—40歲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、有志于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的優秀青年科學家,在生命科學、納米科學等基礎前沿領域和農業、材料、醫藥等應用基礎領域開展基礎研究。
在重點研發計劃中加大對35歲以下青年科學家的支持。